稍微关注历史的人都知道,由于宗教等原因,犹太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四处漂泊,受尽欺凌,无处安家。
终于,二战结束后的1948年,以色列建国,犹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家。
追本溯源,以色列立国的“第一推动”其实挺偶然,它与一位科学家的专利有关。
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致函犹太富豪罗斯柴尔德家族,表示英国政府愿意支持犹太人建立一个属于自己民族的国家。
这封史称《贝尔福宣言》的信开了大国公开支持犹太人独立的先河。
据说贝尔福在该信上签了名之后曾开了句玩笑,他说:“推动我写这封信的全部力量就是丙酮啊。”
丙酮是无烟火药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一种化学品,由于其制造方法复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它一直是无烟火药批量生产的瓶颈。
直到英国皇家海军实验室的化学家哈伊姆·魏茨曼开发出丙酮丁醇梭杆菌发酵技术,才达成了批量生产丙酮的夙愿。
该技术应用后,极大地缓解了英国海军的火炮弹药制造问题。而海军又是英国的生命,所以丙酮大量生产对英国无疑有着救命的作用。
不过,英国人捞到的这根救命稻草价格不菲——新技术是魏茨曼申请过专利的。
按照专利法,英国政府在企业中推广这一技术需要给魏茨曼付专利使用费,而由于生产数量太大,这个专利使用费算下来将是个天文数字。
要是放在过去,这点小钱大英帝国不在乎,但一战已经把英国从土豪拖成了穷鬼。
囊中羞涩的英国政府只好厚着脸皮去跟魏茨曼商量:要不这账咱先欠着?或者封您个爵士咋样?
魏茨曼大手一挥,钱可以不要,爵士我也不稀罕,您给个态度就行——英国要支持犹太人建立自己的国家!
魏茨曼提这个要求,是因为他自己就是个犹太人,而且尤其不幸的是,他是个出生在沙俄的犹太人。在希特勒这朵奇葩诞生前,沙俄在欺负犹太人方面一直“勇冠欧洲”。
沙皇喜欢把犹太人比作“猪、奶牛和老鼠”——养肥了就杀,随时挤奶,讨厌就赶走。领导人都这德性,底下民众啥态度可想而知。
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你不难求出魏茨曼童年的心理阴影面积。所以威兹曼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有能力后毅然决然地踹了“生他养他的祖国”,投入了大英帝国的怀抱。
虽然“用脚投票”很爽,但当时反犹是席卷整个欧洲的风潮,即便在当时世界上最文明的英国,魏茨曼还是经常感觉不舒服。
普通人要是走到这一步,顶多是做做键盘侠,到贴吧去发发牢骚。但人家魏茨曼是牛人,牛人牛就牛在心境如此不好,还能一心一意地搞好他的老本行,并最终搞出了个英国政府都不得不找上门来商量价钱的大发明。
英国在一番权衡后,接受了魏茨曼的要价,在一战后开始接受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有了英国政府的公开支持,世界其他国家也开始不那么抵制犹太人建国了。
1948年初,魏茨曼以犹太复国主义者组织领导人的身份去华盛顿会见了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最终让美国政府同意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国家。
1948年5月14日,哈伊姆·魏茨曼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次年2月17日,魏茨曼当选以色列首任总统,被以色列人民尊之为以色列的“国父”,他的头像也被印在以色列货币上。
一个专利,换来一个国家的建立,这听上去很扯,却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魏茨曼的细菌发酵技术专利,当之无愧为世界上最值钱的专利,他本人也被尊为“现代工业发酵技术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