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年启动了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该工程实施5年以来,专利导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专利导航已经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深化知识产权工作的关键抓手。专利导航按照服务对象可分为产业规划类导航和专利微导航两种。产业规划类导航主要针对产业较为聚集的地区开展整个产业“面上”导航;专利微导航主要针对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针对某个技术分支,尤其是选择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分支进行“点上”导航,紧扣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取得实效为目标,将专利信息融入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为企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提高企业利用专利资源的效率,有效提升企业专利保护、管理、运用的综合能力。
  经过多年的企业服务实践,笔者逐渐总结经验得出专利微导航“五导”方法,即“导研发,导布局,导生产,导市场,导维权”。本文以“五导”为主线结合多年专利微导航项目案例,阐述专利微导航对企业的实际作用。
  “五导”是什么
  专利微导航主要突出一个“微”字,其服务主体是企业,其中包括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通常知识产权力量较为薄弱,也为专利微导航取得实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首先,在“导研发”方面,专利微导航通过在海量专利文献中进行相关技术的检索,提取出大量专利技术文献,可以为企业研发提供大量的研发基础资料,从而构成技术专利数据库,提高了企业研发的起点,为企业二次开发提供技术依据;专利微导航还可以清晰地规划出技术研发路线图,找出企业技术研发的方向,从而为企业技术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撑。专利文献本身记载的是技术方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文献,本身具有技术、法律、市场等相关信息,专利文献本身数量巨大,并且每年都在快速增长,这也就为专利微导航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另外,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全世界每年90%至95%的研究成果包含在专利文献中,善用专利信息,可缩短60%的研发时间,节省40%的研究费用。
  其次,在“导布局”上,专利布局是通过有效的专利组合提高企业专利攻防特性的有效办法,对企业专利保护、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很多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多为点散状分布,一件产品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专利组合,也不能利用专利布局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企业须做到“产品未动,专利先行”,就是说企业产品没有上市之前就要做好专利布局,一旦发现产品可能存在侵权风险,可以采取插缝式专利布局,通过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包围、避让、专利交叉许可等方式消除专利壁垒;如果没有发现侵权风险,则可以采取全方位保护的方式进行专利布局;同时,还可以采取主动布局的方式在国内和国外进行专利布局,或者采取专利组合的方式形成核心专利配合外围专利的方式形成严密的保护防御圈,让其他专利技术只能在圈外徘徊,无法触及核心专利,以达到专利攻防的目的。
  再次,在“导生产”方面,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尤其是对于生产型的企业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畅销,企业就能继续生存发展,反之则不然。国内很多企业走的都是引进、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尤其是处于引进和吸收阶段的企业,免不了会进行简单的模仿,以低廉的价格开拓市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或发展到关键节点,例如产品生产或上市之前对手发动专利攻势,往往都被打得措手不及。如果在企业产品生产或上市之前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开展专利微导航,就可以及时地发现产品生产中潜在的侵权风险,并及时给予清除或做好应对准备,从而保证产业的正常生产,为企业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通过专利微导航可以掌握拟开发市场的状况,如果某个企业需要开拓某个国家的市场,就应先在这个国家进行专利布局,如果是在中国开始布局,而我国某个企业也是生产同类产品,就需要警惕竞争对手对中国市场的冲击问题,通过专利微导航可以及时发现这样的潜在竞争对手,在对方没有完成专利布局之前,打开缺口,加紧专利布局,打破专利技术的合围,为自己占有并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保障。如果是国外某个企业在本国和中国之外的某个国家开始专利布局,正好我国某个企业也有计划进军这个国家的市场,通过专利微导航可以及时获得这一情报信息,企业就可以加快在这个国家的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此外,专利微导航还能“导维权”。通过微导航可以梳理出企业产品的专利情况以及同行产品的相关专利情况,科学有效地分析出各自的权利范围,判断出是否存在权利范围相互交叉而产生的侵权风险,及时发现企业产品侵权或被侵权的情况。如果发现企业产品有侵犯他人专利权的可能,企业能够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如果发现企业产品被侵权,就能够提前为企业维权提供证据。另外专利微导航可从市场对产品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侵权的情况,并提出诉讼建议等。
注: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