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的重要方面。”5月24日,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主任谢商华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高素质、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紧缺,知识产权有效优秀人才的供应不足与知识产权人才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已成为社会突出矛盾。
13年来,她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交40多份提案,其中不少聚焦知识产权,基本上得到了采纳。如职务发明知识产权权属改革的建议,今年上升为国家的顶层设计,体现在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中。今年,谢商华最关注的依然是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带来包括“关于设立知识产权一级学科,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在内的3条建议,希望为破解当前知识产权人才不足与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的突出矛盾建言,为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献策。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要求不断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强化保护,促进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
“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提升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学科建设。”谢商华说,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93所院校开设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近150所高校进行了知识产权方向的硕士学位教育,46所高校设置了知识产权博士学位教育,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46所高校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但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仍然存在“多而不优,大而不强”的局限,呈现“学难致用,供需脱节”的瓶颈。
谢商华认为,当前,知识产权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教育部在法学类别中设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部分高校将知识产权学科自主设置为法学或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这样的学科设置方式,导致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定位不科学,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实践面临了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例如:由于高校人才培养往往具有特定的时间限制,往往在开设所依托学科课程之外,没有时间开设更多相关学科的知识,这导致大多数知识产权人才仅仅是掌握了部分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结构单一,与知识产权问题涉及工程、科学技、商学、法学、美术等多个知识学科领域的现实不相适应,培养出来的知识产权人才实践认可度不高。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谢商华提交了《关于设立知识产权一级学科,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建议》提案。她在提案中建议,尽快设立知识产权一级学科,在知识产权一级学科下设若干个二级学科,根据研究方向不同,允许授予不同的学位。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在知识产权一级学科目录规范下,才能按学士、硕士、博士成体系、全方位地培养国家需要的知识产权各类人才,培养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懂科技、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应立足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学术发展前沿,实现内涵发展。”谢商华说。
谢商华还建议,重点培养知识产权理工背景的知识产权人才,建立合理的研究生学业评价机制。她指出,从实践需求看,理工科背景是成为知识产权人才的基本门槛;从能力构成看,理工科专业培养由于自身规律和要求集中在本科生阶段学习为宜,专利代理师、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员、知识产权运营人才、知识产权工程师等知识产权工程人才的培养延伸到硕博士研究生阶段构。同时,学业评价不宜单一以学术论文为标准,而是将专利文书写作、专利技术分析、知识产权导航评议、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方案等应用型创新成果纳入评价指标。